歷史上中國真的有機會收回蒙古嗎?

高清圖集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是1945年8月14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就對日作戰後期及戰爭結束後解決雙方爭議[詳細]


同學都是蒙古國政要名人子弟,這位中國學生的蒙古同學很認真地對他說:“我們知道的,你們中國對我們有野心。”而他們消息來源,即是這篇假新聞引發的中國網民的反應。


核心提示:一位常駐蒙古的中國某機構負責人,孩子在當地國際學校上學,同學都是蒙古國政要名人子弟,這位中國學生的蒙古同學很認真地對他說: 我們知道的,你們中國對我們有野心。 而他們消息來源,即是這篇假新聞引發的中國網民的反應。研究中蒙經貿關系的蒙古科學院學者旭日夫先生也提到此事, 這造成很大負面影響,不利於在蒙古生活的中國人。



蒙古國,資料圖

本文摘自人民網,作者:段宇宏,原題為:歷史上中國真的有機會收回蒙古嗎?,原載於《鳳凰周刊》2010年32期

2010年,是蒙古民主革命成功20周年紀念,2011年,則是蒙古首次宣告獨立100周年紀念。蒙古人對這兩個特殊年份的看法,蒙古通訊社社長巴桑蘇仁的總結極具代表性: 100年前,我們不再聽從北京的命令,20年前,我們不再看莫斯科的眼色,我們是個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傢。

幾乎所有蒙古政治、知識精英談到歷史時,都有四個基本共識:一、對獨立備感驕傲;二、對民主充滿自豪;三、對成吉思汗無限景仰;四、強調 平行外交 ,即在所有大國間,尤其是中俄之間,均衡發展關系,不能再回到受大國支配控制的歷史。

由於對蒙古國民心態缺乏基南投監視器本瞭解,中國大陸很多人誤以為,蒙古擺脫瞭蘇聯控制,眼看著昔日的 祖國 如此欣欣向榮,或許會有主動回歸之心,內地互聯網上長期流傳一篇《蒙古大呼拉爾討論回歸中國》的 新聞 ,頗能代表部分中國人的這種一廂情願。

相對監視器安裝台中大陸官方的理性務實,臺灣在外蒙古問題上就顯得缺乏基本的現實感。

臺灣 內政部 1999年最後一次出版的《中華民國全圖》(此後未再出《中華民國全圖》),因為蒙古國還在版圖之中,中國的輪廓是 秋海棠 而非 雄雞 ;此外,國民政府1930年代制訂的《蒙古盟部旗組織法》,直到2006年才被臺灣官方廢止;而國民政府時期主管蒙區(含外蒙)和藏區事務的 蒙藏委員會 ,竟一直延續至今(業務早已變遷)。

這種理論與現實的巨大沖突,在臺灣被爭議多年。直到2002年,才通過修訂《臺灣與大陸關系細則》,將蒙古從 大陸 的定義中剔除。

臺灣民間 深藍 人士的 大中華情結 就更為濃重,撰文彰化監視器渴望蒙古回歸者大有人在,大陸逐漸發酵的 外蒙古回歸 問題一定程度上是受此影響的結果。

臺灣在蒙古國問題上的尷尬,源於國民黨政權遷臺後,拒不承認1945年的《中蘇友好條約》;同時,指控蒙古獨立乃是1949年 共匪賣國 的結果,而李敖等海外文人則嚴密考證,指責國民黨蔣介石政權才是真正 割讓蒙古 的罪魁禍首。

兩個版本的存在,令今天民間言及蒙古國獨立,便攪起 到底是國民黨之責還是中共之責 的無休爭議。那麼,蒙古獨立到底有怎樣的復雜經過?

正式台中監視器安裝承認蒙古獨立的是非

中國政府正式承認蒙古的分離獨立,是1945年8月14日國民政府與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此條約雖名為 友好 ,實則一點不友好 約定 :蘇聯出兵擊敗日本後,讓蒙古經由全民公決來決定其是否獨立,而中國對獨立後的蒙古人民共和國將予以承認;而交換條件是,蘇聯承諾 尊重中國在滿洲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幹涉新疆事務,不援助中共 ,以及對日宣戰,幫助中國 驅逐日本人 。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署後,當年10月20日,蒙古在蘇軍 保護監督 下舉行瞭全民公投,接近100%的票數贊成外蒙古獨立。1946年1月5日,國民政府發表瞭一個態度冷淡的簡短公告給予承認。


健美比賽後臺:工作人員幫抹油

安撫心率不齊的女人”<a href=台中監視器推薦D9AAA8BC1CFA0B0E
arrow
arrow

    yosel566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